清晨第一缕晨曦穿过薄如蝉翼的轻纱,影照在红木书桌上,书桌台上,那支藏在不起眼角落里的毛笔,也被映照得熠熠生辉。
以笔为友,以文字为友,似乎是古代大文豪家的特殊喜好。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也是中华五千多年来始终不变的文化成果。
这支毛笔陪伴我已有七个年头了,它转笔处的每一处细小的裂痕在时光的长河里冲洗得渐无痕迹,常人若不留心观察,定也不会知道它曾经历过的粧粧事。只有我,了解它的一切,它的一切细微受伤。
微凉的风划过枝梢上的叶子,白云在蓝天的保护下“恣睢”地享受着它的美好,今昔是秋天。
7岁的我“仗”着一个小木板凳,踩得高高的,与大人一般的高度,才能勉勉强强看到祖父在毛毡垫上的宣纸上,用一支长细的毛笔,在宣纸上挥写出刚正有力的书法字,那是我看不懂的艺术。我很疑惑,为什么一戳白白的毛组成在一起要蘸那么脏的黑水,最后还能“画”出那么神奇的“画”,真是有趣。我缠着祖父,硬是要他教我用那支长长的东西“画画”。祖父拍拍我的头,把我抱到更高的木板凳上,一笔一划耐心地教我。
那是2009,7岁的我第一次与毛笔相识。
微凉的雨乱划在玻璃窗上,白云悄悄地躲在另一个角落,今昔是春天。
11岁的我拿着一袋沉甸甸的宣纸,手里紧握着那支毛笔,手心的汗濡湿了笔,母亲的背影渐渐远去,我告诉自己要平静地对待这次书法比赛,第一次不要紧张。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儿,陌生的宣纸,此刻,只有毛笔才是我的朋友,虽然我很小心翼翼,但毛笔忽然被对面冲来的男孩撞倒了,虽无大碍,但笔杆那却从此长了一段裂缝。那次比赛,我失利了。
那是2013,11岁的我第一次与毛笔单独作伴。
微凉的灯光照在不大的房间中,没有白云,也没有蓝天,今昔是冬天。
15岁的我娴熟得铺开宣纸,在宣纸上写下我的内心独白,无他人能懂,只有我与毛笔的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