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太阴之象。她像冰轮,又像白玉盘,更像是一面瑶台镜,高悬在天边。她有阴晴圆缺,在丰满时又立刻残缺,却在即将消失时又丰满起来,就这样周而复始,永不消失......
在人们心中,月有着一种孤独寥落的伤感之美,就像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姑娘,只有几颗星远远的陪伴着她,如嫦娥身边的只只玉兔。许多文人墨客也常借月来表现心中那一缕伤感、离愁。如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月如钩”是词人在西楼上望着残月有感而发写下的。月的落寞和李煜的忧愁交相辉映,于是就有了凄清孤寂千古流传的《相见欢》。
月有时也是人的知己。在仲夏的夜里,躺在藤椅上仰望明月,在清幽寂静的夜里与月交谈,分享心中的话,用人的意境与月的清静相互交流。此时,世上没有了喧嚣、聒噪和现实的世态炎凉,人们都冷静下来,审视自己,在月光下“孤光自照”。月光下的世界是那样的祥和、静谧。人们总会坐下来静享这一份少有的恬静。
月成就了许多文人墨客,而文人也表现了月。比如盛唐诗仙李白,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余光中先生在《梦李白》中曾写道:“酒入豪肠,三分啸成了剑气,余下的七分酿就了月光......”写出了“李白十月十酒=文学的火花”。苏轼更有家户喻晓的佳作《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借月亮表现自己对家人的美好祝福及深深的思念之情。
月更让我们体会很多。“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更是富有深刻的哲理。在她丰满时,人心中却有一种淡淡的叹息、遗憾之情——因为它即将残缺;在她残缺之时,人心中又燃起一种希望——盼想着它再一次丰满。她的阴晴圆缺好比人生,有时春风得意,一帆风顺;有时又会一泻千里,跌入谷底。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也无论鸿儒或白丁......总是有圆有缺。
天边的还是那一轮明月,圆圆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