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幸福?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满足感,是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是让自己怦然心动的瞬间。可如果人们不懂得满足,只想一味地索求,不懂得时怀感恩之心,那么将永远都不会享有幸福,那便是人类最大的可悲之处。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总有人想要用种种理由消灭幸福所需要的参差多态。何为幸福。这个功利的社会总是把幸福曲解,普遍形成了这样一种价值观:追求物质。其实幸福是多样的,和家人一日三餐是幸福,读完一本书是幸福,结交到一知己好友亦是幸福。何必给幸福定义,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别人的幸福,用种种理由证明别人是不幸福的,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总有人想要用种种理由消灭幸福所需要的参差多态。子安知鱼之了否?
在痛苦来临时,人们总是问:“为什么是我?”可在幸福来临时,他们没有这么说。幸福的标准并没有那么清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一切微小事物皆是幸福。幸福并不缺少,缺少的是我们发现的眼睛和心。若我们留心观察,会发现雨后的空气是那么清新,微风拂动窗帘的画面又是那么闲适。慢慢地去发现,幸福美好一直在周身环绕。幸福是多样的,合家团聚是福,战胜困难是福,默默奉献是福。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总有人想要用种种理由消灭幸福所需要的参差多态,因此我们要活出自己的独特风姿,不能追求看似统一实则乏味的幸福,要让社会上的幸福多元化,让个人在多方面收获幸福,创造自己的蓝天白云。人们关于“幸福”这个话题的谈论一直未曾停止。
有人认为幸福是生活中的小确幸,与家人团聚围坐晚餐,加班赶路恰好赶上最后一班公交车,心情烦闷时看到路边黄色小花清新美丽,一个瞬间,一件小事,一句暖语,都让人幸福感满溢。也有人觉得幸福是获取名利金钱的满足感,而欲望越大,渴求越多,就越不容易满足,自然就越不幸福。追求金钱,满足需求其实已足够,但有人却为之不择手段,甚至逾越法律底线,身陷囹圄,人生反而陷入极大的不幸之中。良田万顷,不过一日三餐。
古人早已告诉我们幸福的真谛:知足常乐。生活总归有苦又甜,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但林清玄说:我们应常想一二,不思八九。看到我们所拥有的,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就会充满快乐,充满幸福感。幸福,不只是以金钱多少为衡量标准。幸福是一个很广的范围,它可以是冬天里的一碗热汤,也可以是夏天里的一支冰糕;可以是电视里恰巧播放着自己喜欢的节目,也可以是买彩票中了五百万。它没有一个特定的范围,没有热点的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的幸福标准。十万元对于一个高收入家庭来说,也许只是一笔小数目;对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来说,数额很大,但也许并不会是一笔巨款;但对于一个低收入家庭来说,这是他们一辈子的积蓄。这样一来,这三个家庭的追求也许就会不一样。收入越低,所追求的也许就越偏向于物质生活。反之,追求的也许就越偏向于精神生活。虽然这并不会是绝对的,但这是一个普遍规律。
由此观之,可以说明每个人有每个人认为的幸福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标准。因此,没有强求选定一个幸福标准的必要。在枯燥烦闷的学习生活中如能感受到幸福,大概是会享受千姿百态的生活的人。连续性的炎热令人苦不堪言,而就在这时下了一场暴雨带给了天地以清凉,就算平时再不喜欢下雨并且暴雨又会带来不便时,我依然会因为天气终于变凉爽了而觉得幸福。每次坐在车窗边,看着眼前熟悉的事物一遍遍而过时,心中却总会充满着好奇时,其实脑袋是放空心里是安稳幸福的,这种幸福是自己都无法形容的愉悦。就像进入空调房的那一刻舒爽时,全身心都充斥着巨大的幸福。
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总有人想要用种种理由消灭幸福所需要的参差多态。其实并不需要这样,你也不需要去刻意发现幸福,因为只要你觉得快乐,便就是幸福。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人生不在成就了多大事业,而重在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了其中挺拔的一棵;见到奔腾的长江,你只盼无愧的做了浪花里晶莹的一滴;见到无垠的蓝天,你只求无愧地做了云彩中祥和的一朵。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滴,却能滋润禾苗;虽是一朵,却能装扮蓝天。这样的人生也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