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
诚然若此。人是自由的,但在做每件事之时,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才能算尽职、尽责地完成这件事。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古时的韩愈便提出这一观点,教师的责任便是传授知识,解答疑难。我们的父母,他们以“父母”之身份,自然是要抚养、教导孩子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所处的身份不同,责任自然也就不同。
古时便早有尽职尽责之才终成大器的例子。秦末纷乱,烽火连天,一员将领应运而生。而早时的他,却历经坎坷,他——韩信,在少时为了求生,甘愿承受胯下之辱,可他何曾不知此举之殇,只因他心中以为,自己是一名可塑之才,不能因为外在的尊严而被湮没。他忍辱负重,最终改投刘邦,随他东征天下。他,自始便明白自己的责任,不因外在因素的扰乱而舍弃,最终他也推翻了暴秦,辅佐刘邦建立了汉朝。
有的人做到了尽职、尽责,有的人却不然,轻易放弃自己的本心,自己的责任。
陶潜,提及他,大家莫不认为其乃是“古今隐逸诗人第一宗”。愚以为不然。众所周知,“学而优则仕”是古时读书人最大的理想,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亦是如此。彼时,他就任彭泽县令。然于其上任之期八十余天,诸事不理,将责任等抛诸脑后,却只因受不了官场中的尔虞我诈、勾引斗角,便逃出其中,企图离开纷乱的尘世,便著以“归去来兮”、“羁鸟池鱼”等聊以自慰罢了。他放弃了自己的本心,更是放弃了自己的责任,最终落得了“妻儿饥寒”“田地荒废”的下场。
由此观之,责任者,乃人之本心也。然则何为本心邪?于事,于人,于言,于行等,皆谨以行,不易委之耳。欲尽其责,先寻其本;既寻其本,则可尽其责也。已尽其责,则可享其成和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