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读者,不难看出保尔·柯察金身上带有当年左倾意识形态的烙印,但这本书决不是意识形态的图解。
历史上的革命几乎都夹杂着暴力与流血,人类走向理想社会的道路漫长而曲折。那个以钢铁般的意志扼住命运的咽喉、战胜自我的保尔,孝敬母亲,对朋友(如谢廖沙)忠诚,对兄长(如朱赫来)尊重,疾恶如仇,性格像枪一般直、冲动而且固执、拉得一手好风琴的保尔,不该被视为冷冰冰的革命机器。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男人,他的生命意志和理想主义是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的。
保尔从不抱怨伤痛,只是绷紧身体,疼得几乎失去直觉也不叫唤。这样的毅力非常理所能推测。原苏联1973年版电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拍摄过程中,换掉了一个很有名气的主角。因为有一天导演忍不住问这个主角:“你相信你所扮演的角色吗?你相信这世界上就是有这么一类人,他们会为自己的信仰付出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吗?”主角摇摇头:“不相信。”导演沉默了片刻说道:“我明白了你的眼睛里缺少的是什么,是信仰!”
更吸引过来人的,是保尔和冬妮娅超越阶级的爱情。
在“***”开始前的五六十年代,爱情还是可以公开谈论的事情,但社会提倡的是青年男女为革命而结合,有时也得为革命而牺牲、抛弃不合适的爱情。
但作为纯正的苏联文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具有一种罕见的与革命无关的浪漫情调。保尔钓鱼、冬妮亚在树后偷看的场景,成了那个年代爱情的图腾。冬尼娅有漂亮的容貌、迷人的蓝眼睛、小鸟一般轻盈的身躯,在她身后站着俄罗斯文学史上一系列美好女性,像《战争与和平》中的娜塔莎、《罗亭》中的17岁少女娜塔丽娅、《贵族之家》中清纯虔诚的丽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