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附近,有一座桥,因地势较高,人们需要沿桥边平行的一条道路,走很长一段路才能转到那桥所在道路,再沿路上桥。在这两条平行的道路之间,种上了绿化,远远望去,这片草坡就像一片碧绿的地毯。
桥下,是21路公交车的终点站,每天都有很多人下车上桥,也会有很多人下桥来坐车。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人从草坡上穿行,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横穿绿化,渐渐地,这片草坡上出现了好几条小路,露出了黄色的泥土。
还记得那时,我为了完成班主任周末布置的环保小调查,在爸爸的陪同下,等候在桥上。
看到有个叔叔从小“路”走上来了,我抢上前去,问道:“请问您为什么要从这儿走呢?”叔叔很诧异,但看了看拿着纸笔的我,还是回答道:“这儿走更方便。”
又过了一会儿,一位爷爷提着自行车走上坡来,我问了他同样的问题,他告诉我:“这里近。”说着把车往前一推,翻身上车,走了。
随后,我又问了几个人,回答不外乎“近”、“方便”、“省时间”之类的答案。
问题源头找到了,我于是写了一篇《环保小调查》,介绍这次调查的情况,并建议,沿草坡修一条小路以方便行人,或在前面再增加个出口,同时开展宣传教育,对践踏绿化的行为加以劝阻。
令我高兴的是,我的建议很快被社区采纳,在公交车站旁修了一条上桥的路,人们从这里踩着石板铺就的台阶,拾级而上,方便多了。而前面坡度稍缓处,又多修了个出口,两个路口,一来一往,车辆进出也有序多了。过了一段时间,绿化带里的几条小路又惭惭泛出了绿色,到现在已看不出那些曾经的露出黄土的小道了。
我有时在想,假如不修那条上坡的道,改成竖一块爱护绿化的小牌子,能不能阻止大家横穿绿化带呢?结果可以想见,因为沿草坡上桥确实更加方便,人们还是会有理由选择方便的路,即便那是一条并不是很舒适的路,时间一长,这样的路可能还会再多出几条。而修一条“走的人多”的路,既顺应民意,方便了大家,也能避免更多的绿化变成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