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

高考议论文的布局指导

高三应用文其他
2018-10-16

高考议论文的布局指导

一、立好框架,赢得全局

立好总体框架是提高分数的重要手段。应试作文因时间匆促,不可能反复琢磨,必须以基本结构模式为拐棍,迅速立好框架,才能步步到位,写出与试题要求切合的文章,赢得全局,获得好评。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一般地说,引论就是开头,本轮就是主体,结论就是结尾。有人谓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操作时,也有人把这叫做“总——分——总”框架。尽管说法不一,其共同的要求是开头必须提出论题或论点,主体部分选用材料分层次地论证论点,结尾归纳总结。

立好框架的标准有四条,一是“三论”(即“引论”、“本论”、“结论”)齐全,二是层次分明,三是衔接自然,四是首尾呼应。

例如:有篇获得高分的高考作文《机遇》,这位考生按照题目是论题型作文应“大题小作”的要求,引论部分提出论点:“有了真才实学,才能抓住机遇,获得成功。”本论部分分两个层次加以论证,一是论述有了真才实学,才能把机遇作为充分展现自己的“舞台”;二是论述有了真才实学才能将机遇这个“偶然”抓住,使之成为“必然”。结论部分加以总结,指出在成功的路上,有了真才实学,“机遇”才会把你送向理想的彼岸。又如:有篇根据齐宣王与门客谈论“画画难易”的材料作文,一位学生自拟的题目是《“画人”与“画鬼”》,整体结构采用“总——分——总”框架,开头根据材料说明“画人”与“画鬼”的含义,总提该论题的意义,主体部分分说“画人”与“画鬼”:“画人”,先说其难,后说其重大意义;“画鬼”,先说其易,后说其危害性。结尾归结论点:取“难”舍“易”,求真务实。

练习1、题目:请综合下列格言,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1)培根: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

(2)高尔基:生活的情况越艰难,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甚而也更聪明。

(3)爱迪生: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提示:提供的格言既是文章提炼中心论点的依据,又可作为阐明中心论点的论据。其格言的共同意思是:艰难困苦和挫折是人生路途中的一种财富,是生活对一个成功者的考验。如果以《挫折也是一种财富》为题,可作这样的布局:开头转引一则格言,指出其含义,提出与题目一致的观点。本轮部分围绕格言,联系实际,分三层展开论述,一是任何重大的成功往往是经过一波三折方可获得;二是挫折能磨炼一个人,使一个人逐渐走向成熟;三是挫折能给人教训,使人从失败和错误中找到正确的道路。结尾归纳全文,提出希望,激励人心。

练习2、题目:生活需要真

提示:文章整体用“总——分——总”框架。开头可总提每个人都渴望生活在真诚的氛围中,都需要真诚相待;本论部分可以写用真诚对待成绩、缺点、矛盾,或者写用真诚对待同龄人、长辈、幼辈,或者写真诚需要信任、无私、宽容,或者写以“真”待人,以“真”处世,以“真”去发现“真”,还可先论“为什么”生活需要真,再论“怎样”才能得到“真”,结尾总结全文,或提出希望,或展示未来。

练习3、题目:“有知”与“无知”

提示:介绍三种布局方式,请大家比较和选用。

(1)开头提出“有知与无知是会相互转化的”的观点。主体部分用并列式,分两个层次,一是无知者承认现实,虚心学习,可转化为有知者;二是有知者满足现状就可能成为新的“无知”者。结论指出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永远成为一个有知者。

(2)开头提出“无知可以转化为有知”的观点。主体部分用对照式,分两个层次,一是有一种人承认不懂,虚心求教,由不知到知之较多,再到知之甚多;二是另一种人不愿意承认不懂,靠蒙、骗、混,这样的人永远无知。结尾指出我们应勇于承认不懂,不断地从无知走向有知。

(3)开头提出“每一个人都应该从无知转化为有知”的观点。主体部分用层进式,分两个层次,一是“为什么”要成为有知者;二是“怎样”才能成为有知者。结尾归纳,希望人人成为有知者。

二、巧设开头,引人入胜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话很富有哲理,对于议论文的引论来说,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考场作文,由于时间紧迫,篇幅有限,引论部分一般以开门见山、落笔入题为好,使阅卷人一读开头,便能感受到你的观点、思想、情感,于是产生“先入为主”、“先声夺人”的好感,引出阅卷人强烈的阅读欲望,这样分数才会提高。

如何“开门”和“入题”呢?简单地说,“门”要开得正,“题”要入得巧。所谓“开门见山”,就是一开头简明扼要的直接触及论题或论点,不能“烟雾濛濛”,离题万里。所谓入题要巧,就是开头新颖醒目,引人入胜,能激起阅卷人的兴趣。

议论文的开头多姿多彩,这里举出常用的几种方法,便于大家巧设开头,写好第一步。

(1)亮观点,单刀直入。1988全国高考作文题《习惯》有篇高分作文的开头这样写:“就像那溪流惯于奔腾,大海惯于咆哮一样,我习惯于沉思,习惯于遐想,习惯于把自己的感情流露在日记簿上。”

(2)打比方,隐喻题旨。1987年全国高考材料作文“理论对于实践的意义”,有篇高考作文拟题为《灯塔·路标·理论》,开头写道:“在暗礁四伏的海上航行,需要灯塔指点迷津;在岔道口上,需要路标指引方向。否则就要触礁,迷路。在人生的路途中,我们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讲故事,引入主题。1994年全国高考有篇高分作文《习惯》的开头幽默风趣:“我曾经听过一个笑话:一个小公务员曾在厕所里遇上了局长,于是,他脱口而出:‘局长,您也亲自上厕所?’一听这话,旁人当然会捧腹大笑,但一笑过后,发现有些东西值得我们深思。据说,这小职员在其他场合也总‘局长,您亲自……’、‘科长,您亲自……’,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动物性条件反射,哪怕时间、地点、环境早已改变。我说这就是习惯所致。”

(4)引名句,扣住中心。这里所说的名句,包括古今中外名人名言,格言谚语,诗词歌赋等。1995获得高分的高考作文《责任》,开头这样写道:“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就是责任。”

(5)摆现象,揭示论题。作文题《父辈》,有篇作文这样开头:“父亲这一代人,他们长身体时遇到自然灾害,求学时上山下乡,回城时赶上压缩居民户口,子女深造又正好赶上大学自费……可他们的眼睛依然闪亮,他们的腰杆依然挺直,显得踏实、自信、沉稳。”

另外,着重提一下材料作文的开头要注意三点:一是转述材料必须简洁;二是必须根据试题要求和提示转述;三是迅速从叙述转入议题或论点。

练习1、题目:贵在创新

提示:开头可以直接提出论点,指出当今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到了异常突出的重要地位。

也可以引述事例开头,揭示论题。例如可引述这样的事例:美国中学生头脑奥林匹克比赛中有一道竞赛题,要求参赛者设计一种水上运载工具,有一位学生构思新颖,他设计的作品像一只“水蜘蛛”,不想船那样在水上航行,而是像水蜘蛛那样在水面“爬行”。作者虽然在实际操作时并不理想,但评委们给他亮出了最高分,对这位学生可贵的创新精神给与了极高的评价。

练习2、题目:追求

提示:开头可以直接触及论题,指出一个人总是应该有所追求的,具有不同人生观的人有不同的追求。

也可用设问开头:什么叫追求?就是人们对其向往的目标去努力实现的思想和行为。什么样的追求才是有价值的呢?我认为只有对社会、对人类有益的追求才是高尚的和有价值的。

还可以用打比方开头:一个没有追求的人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飞不了;一个没有远大追求的人就像一只弱视的鸟,飞不高。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为了祖国的现代化,要有远大的追求和崇高的目标。

练习3、题目:墙壁上一只蚂蚁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半,又滑落下来。这是它第六次失败的记录。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了……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现实生活,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提示:这则材料在第二讲“立论”中谈到过,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立论,诸如“坚持不懈”、“学会放弃”、“随机应变”等。这里说一下以“学会放弃”为题的开头方式。一种方式是先简述材料,再转入论点:墙壁上一只蚂蚁经历了六次失败,不思变更,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往上爬。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禁要说:多可悲的蚂蚁,你不该再这样了!赶快想想失败的原因,放弃现在的做法,另辟蹊径,走向成功。另一种开头方式是先提炼论点再转述材料:人生路途上,面对挫折和失败,要善于思考,学会适当的放弃。那只经历了六次失败,仍在爬墙的蚂蚁,它的做法实在是太不明智了。

三、并列组合,有条有理——本论部分布局方式之一

这是本论部分的一种布局方式。引论(开头)所提出的论题或论点能否分析得透彻,是不是令人心悦诚服,往往在于本论部分(主体)的论证布局是否严谨有序。并列组合方式是使文章有序的手段之一,这是一种并列地组织分论点或若干论据的结构布局,简称并列式。在论证时,几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是分别从几个侧面来证明观点的正确。并列式结构的主要好处在于论证全面,有条有理,使阅卷者一目了然,容易把握作文的思路。

在运用并列式布局时有两种方法:

(1)理由并列。可以是几个分论点之间的并列,也可以是几个理论论据的并列。例如《学贵多问》,在本论部分可以设置三个分论点:多问可以弥补学习中的不足;多问可以扩大你的知识面;多问可以使你有所创新,有所发明。

(2)例证并列。就是从不同角度列举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性事例,有层次地论证中心论点。例如《我们的价值在中国》,作者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后,本论部分列举三个时期的优秀人物的事例,边举边析,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一切有志之士都把自己能尽忠于祖国作为生命富有价值的体现。文章首先列举国难当头、战火纷飞中的吉鸿昌的例子,再举新中国诞生前后钱学森、邓稼先的生动事迹,最后列举当今改革开放大潮流中留美博士陈志杰毅然回国创业的事例。这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事例,十分深刻有序地论证了“我们的价值在中国”这一中心论点。

根据需要,并列式可与对照式、层进式结合运用。

例题1、题目:要有竞争意识

提示:题目本身就是论点,一般应以阐明“为什么”要有竞争意识为主,“怎样”才具备竞争意识可以略写或不写,所以本论部分以并列式布局为好。可以论述有了竞争意识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有了竞争意识才能奋力拼搏,获取成功;有了竞争意识才会永葆青春活力,不断开拓。

例题2、题目:浙江西部山区有一种刺猬,遇到老虎时,常腹部朝天缩成一团躺在地上。当被老虎看见,将它一口吞下后,刺猬立刻恢复原形,用他全身钢针般的刺拼命刺穿老虎的胃,把老虎扎死。请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提示:如果抓住材料中的“拼命”、“缩成一团”等词语,可以“拼搏才能胜利”作为论点,本论部分分两个并列层次,一是要敢于拼搏,二是要善于拼搏。如果抓住“小刺猬”与“凶老虎”之间的“弱”与“强”的关系,本论部分也分两个并列层次,一是在一定条件下弱者可以转化为强者,二是在一定条件下强者可以转化为弱者。

例题3、题目:“成熟”析

提示:这是一道论题式题目,宜“大题小做”,切入口要小,开掘要深。例如可以从“成熟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这个角度来论述“成熟”,本论部分可以分三个并列的层次:一是成熟的人应该有自己执著的追求和正确的人生目标,二是成熟的人应该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三是成熟的人应是待人诚恳和懂得宽容的人。

四、对照比较,泾渭分明——本论布局方式之二

有些论题或论点的阐述和论证,需要在本论部分选用论据进行对照比较,这种布局方式叫做对照式。它是将论证内容构成正反对比或相关比较的关系。具体的安排是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正反对比,或者用一种事物或意思与另一种事物或意思做比较。它的好处是布局上对比鲜明,主次明确,从而泾渭分明,论点突出,给阅卷者以鲜明的印象。

在具体操作时有两种方法:

(1)正反对比。可以是正反观点对比,也可以是正反例证对比。例如有篇获得高分的高考作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本论部分安排的第一层次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者是民族的“精灵”,第二层次写只顾自己享乐不顾国家命运的人是人间的“硕鼠”。正反对比,泾渭分明。

(2)相关比较。可以是主次、轻重的比较,也可以是利弊、得失的比较。例如有篇高考高分作文《近墨者未必黑》,本论部分先指出近墨者黑的情况确实存在,但这不是主流,接着就列举近墨者不黑的事实并分析其原因。对这道试题,还有不少考生先论证近墨者不黑,并指出这是时代的主流,然后以少量篇幅说明近墨者黑的人是存在的,但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主要方面。这样的结构布局,既做到了观点鲜明,又避免了片面性。一般地说,本论部分需要辩证分析时,常采用相关比较的布局形式。

根据立论需要,对照式可与并列式、层进式结合使用。

例题1、题目:水滴与大海

提示:题目有比喻含义,且要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其角度是多方面的,可以阐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也可以阐述量与质的关系,小与大的关系,平凡与伟大的关系等。如果文章要论述个人是集体的组成部分,个人要融入集体之中才能有所作为,那么本论部分的结构可以将正面的理由和事例同反面的材料对照着写,这样正反对比鲜明,论证深刻有力。

例题2、题目:著名艺术大师徐悲鸿说:“人不能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请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提示:首先要理解“傲气”与“傲骨”的概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经过分析,认清作为对立关系,着眼点在于划清相互对立但又容易混淆的某种界限,从而决定取舍。布局时将需要“傲骨”的理由及事例,同“傲气”的表现及弊端对照着写,做到说理充分,层次分明。

例题3、题目:江苏省有位市委书记说:“我年纪这么大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现在不为人民多办一些事,将来会追悔莫及的!”黑龙江省有位粮食局长出差到外地去了,他的儿子正巧从某粮库买进150吨要处理的小麦,转手赚了3万多元。粮食局长归来知道后,打了儿子两个耳光,坚决清退3万元,并责令粮库三天内必须处理完毕,他说:“我现在有权这样处理。”根据以上材料,请以《“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新解》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提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句话原本是讽刺以权谋私者的。这里提供的两个材料,其内涵则是赞扬以权为民办事、维护国家利益。文章内容应该是“新解”,但布局时一定要将“旧解”及事例进行对照,本论部分可以“先旧后新”,也可以“先新后旧”。

五、层层递进,逻辑严密——本论布局方式之三

将审题、立论时分解出的几个有递进关系的分论点,在本论部分按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关系安排层次,这种布局叫做层进式。层进式结构中各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前后顺序有内在的紧密联系,不能随意变动。这种布局的好处是反映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使阅卷者随着学生的思路步步深入,尽得“风光之盛”。

在具体操作时有两种方法:

(1)由此及彼,环环相扣。在临场发挥时,有些人过于紧张,一下子‘卡了壳儿’,如何应急?有一种应急措施,就是面对论据或论点,分别回答: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样才能这样?——这是标准的递进式。在实际操作时,当然要灵活运用,随“题”应变,可以重点回答其中一两个问题,不要平均使用笔墨,否则弄巧成拙,费力不讨好。

1998的高考作文“读报有感”,有篇高分作文卷子标题为《莫让战争的历史重演》。引论部分提出论点:“防止军国主义势力抬头,加强自身力量建设,维护和平,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紧要任务。”本论部分先论述“为什么”不能让战争的历史重演,因为这场侵略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接着论述“怎么样”才能不让战争的历史重演,一是深受日本侵略战争侵害的中国人民要永远坚持民族正义和自尊,二是中国人民要加强综合国力,防止军国主义势力抬头。

(2)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选择这种结构形式时,必须对论述的层次内容有明显的认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是由浅入深,是不是由小到大或由表及里。

1995有篇高考作文《要做老实人》。本论部分先说“做一个老实人,对自己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再说“做一个老实人,对别人是一种莫大的尊重”,最后说“做一个老实人,是对整个社会环境的莫大贡献”。这篇文章分别从对己、对人、对整个社会三个角度加以论述,而这三个方面是层层深入的,不是单纯的并列关系。

根据立论需要,层进式可与并列式、对照式结合使用。

练习1、题目: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提示:标题即论点,用什么样的布局方式当然要视自己掌握的论据决定。如用层进式,本论部分可以先写“为什么”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本身的规律;再写“怎么样”去循“规”蹈“矩”——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其中应以“为什么”为重点。

也可以用另一种层进式结构:先写“规矩”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其次写真正的“规矩”与束缚人们手脚的条条框框是不同的,再写“规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最后写“规矩”是不以个人意志改变而是有它本身规律的。

练习2、题目:谈忘我

提示:这里所说的“忘我”,当然是有积极意义的。此题在运用层进式布局时,可先议在工作和学习时要全身心的“忘我”投入,才能取得成果;再议要达到“忘我”的境界并不容易,它需要有对事业的执著追求,需要有为事业献身的品质。两个层次,先议“为什么”,再论“怎么样。”

练习3、题目:武汉市东湖之滨的洛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樱花时节,游人如织。于是,总有一些中国青年穿着日本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大学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情景大为不解,她对她的中国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相呢?我们韩国也有很多樱花园,但从没见过韩国青年穿和服去同樱花照相。”她的导师苦笑一下,无言以对。

阅读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提示:材料的思想倾向是很明显的,褒贬尽在叙述之中。无知与盲目,使一些人的“崇洋”心理扭曲了自己的情趣,国家和民族的观念置之度外。引论部分可简述提供的材料并解释评论中心,表明观点。本论部分先分析这些人的心态,指出在中国的大学里,中国的青年穿着别国的“国服”,在别国的“国花”中炫耀自己的“崇洋”的情趣,实在是心灵的扭曲;再进一步论述其思想实质和后果,阐明这种一味崇洋媚外,必然导致民族气节沦落,国家观念淡漠的后果。

六、妙作结尾,前后呼应

近代史上的文章高手林紓说:“为人看晚节,行文重结穴。”阅卷人的心理,对文章最后部分,总比较重视,并往往会在脑海里留下总体印象,从而定下文章的档次。应试作文要的高分,结尾一定要和开头呼应,做到首尾圆合。例如1990全国高考作文是材料作文“玫瑰园”,有位考生自拟题目《花+刺=生活》,本论部分论述了生活中有花也有刺,每个人要经得住“刺”的考验后,结论部分写道:“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没有失败的成功只能是侥幸,没有刺的玫瑰只能是变了种的玫瑰,要想摘得成功的桂冠,我们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这个结尾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又饱含哲理,首尾呼应,发人深思。

议论文的结尾使文章内容阐述的必然结果,使论点得到充分证实后的归纳和延伸,因而一定要与开头有所照应,这一点对于应试作文来说,尤为重要。

结尾的方式与开头一样也是多姿多彩的,这里归纳几种:

(1)总结全文,卒章显志。1980高考作文《读“画蛋”有感》,有篇高分作文的结尾这样写:“扎扎实实打好基础,这不仅适用在艺术实践上,也适用在其他一切方面,如果我们要在工作学习中取得成就,就必须从“画蛋”开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2)提出希望,激励人心。1994年上海高考作文《父辈》,有位考生用议论文体写作,结尾内容如下:“我想,从身体到精神都没有受过太多创伤的我们,不应该再在流行歌曲中茫然寻找空虚和寂寞了。父辈的精神在身边闪光,父辈的榜样在前方召唤,让我们用父辈的踏实、自信、沉稳充实自己,我们才能成功地托起明天的朝阳。”

(3)留下“余音”,发人深省。1983高考看图作文“掘井的启示”,有份高分作文结尾这样写:“朋友,如果锲而不舍,那么金石可镂;如果锲而舍之,那么朽木也难折。面对‘不舍’与‘舍之’,你选择什么呢?”

议论文结尾失误除了首尾脱节外,还表现在“收口不紧”、“虎头蛇尾”和“画蛇添足”三个方面。“不紧”的文章令阅卷者产生“一盘散沙”的感觉;“蛇尾”的文章使人越读越没劲,直至兴味索然;“添足”的文章不只是徒劳无功,更会弄巧成拙,令人啼笑皆非。

练习1、题目:成功与毅力

提示:这是一道阐述两者关系的题目。如果立论为“成功需要有顽强的毅力”,结尾可以这样归纳:总之,面对压力,我们要勇敢地抗争;面对挫折,我们要不屈地奋斗;面对辛劳,我们要坚韧地拼搏。只有顽强的毅力,才能换来成功的硕果。

练习2、题目:说“满足”

提示:这是一道论题型题目,立论的角度是多方面的。如果以“学习知识不能自满”为论点,结论部分可以用令人深思的笔调,告诫人们,指出知识海洋浩如烟海,无边无涯,科学宝库丰富多彩,没有终极。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哪里有值得自满自足的理由呢?

练习3、题目:我看失败

提示:这道题立论的角度也是多方面的。如果论述的观点是“失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为成功”,那么结尾处可用期待的语气激励人们:朋友,困难和失败的感受总是压抑的,但走出低谷,就是海阔天空!正视生活赐给你的一切悲喜吧,在这里,你能找到自己的成功和价值。

练习4、题目:一位斯巴达人对他的母亲抱怨说:“我的剑太短了。”母亲回答:“孩子,你前进一步,剑不就长了吗?”请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提示:这类材料作文的结尾,一定要或明或暗的再点一下提供的材料。所谓“明”,就是直接点明;所谓“暗”,就是间接示现。这道题目,如果立意从发挥主观能动性考虑,结论就可以提出希望:我们决不要像那个斯巴达人那样,只是抱怨“剑短”,让我们迈出矫健的步伐,使自己手中的“剑”变“长”,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取成功吧!

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结尾一定要和开头呼应,这一点必须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