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守心灵的风景
那是阳春三月的早晨,我诧异地发现那颗垂死的小花,在我的精心照料下,竟长出了嫩叶。这是上天赐予我的恩惠,让我坚信冬日的寒风只是吹枯了它的外表,它没有死,的确,它得到了重生。那绿色的叶对着柔和的阳光,慢慢舒展。这一切似乎都是为报答我对它的知遇之恩。
一阵清风吹过,清新、自然,吹动了嫩叶,我似乎听见了那振动的声音。不,是风吹来时夹杂着的声音。听!那歌声激昂,情怀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我似乎看见了一群人马在易水河边为一位壮士送行。这岂不是易水送别?荆轲为报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决心不辞艰险去刺杀秦王。这一去明知自己凶多吉少,却去得那么坚决,连头也没有回。悲歌缭绕,唱出了雄壮之美。古人自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又何况此乃知遇之恩,它是对未来的希望,对过去的解脱,是又一次生命的开拓。我终于明白了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惊天地泣鬼神,是为了酬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是一颗感恩的心,由知遇受恩中的点点滴滴凝聚成一种无法抵挡的力量促使他用生命谢主报恩。感恩,就像一股涌泉,为了报恩而奋不顾身,异常地猛烈而又坚定。
我诧异地发现,那弱不禁风却又顽强不屈的小嫩叶上居然还躺着一滴未蒸发的露珠,它晶莹剔透,闪着光芒,我静静看着这颗露珠,那里面有位男子在流泪。夜晚的寒风刺骨地冷,他却自坐帷幕外,每每想起恩师左忠毅在狱中的非人待遇和死状的凄惨,即使是刚硬男儿,也抑制不住眼泪的夺眶而出。敌人一日未除,国家一日未定,则军纪一日不放松。史可法道:“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也许那颗露珠是他最后那滴未干的泪。感恩是细水长流,一点一滴地刻在心中,永永远远为之付出。它是自己许下的诺言,从知遇受恩起,生命不再属于自己,是为了那一份感动与恩德,宁愿燃烧自己,坚守一份执著,直到化为灰烬。
阳光下的嫩叶有些俏皮可爱,它似乎在对我微笑,或许这一切都是那花儿对我的述说,激起我那颗感恩的心。对啊,饮水思源,对于现在我只能做好一切,做得更好来报答施恩于我的人。或许小花也想告诉我它也有一颗感恩的心,它会用惊艳报答我。
我相信那一片嫩叶,会在艰难困苦中自强不息,开花结果,守望着我的精神家园,成为心灵的风景。
北京的秋天
北京城的秋天,最美的地方应该就是在郊外了。它那种美,美不胜收。
这时候乘坐汽车在八达岭以北的公路上行驶,车窗外就呈现出不断变换画面的自然景观。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米勒,再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马奈。色彩从四面八方聚拢来,个个都活蹦乱跳,都有生命。黄的黄得彻底,红的红得透明,绿的绿得苍郁,就连天上的白云也卷曲如鸡毛状,在瓦蓝瓦蓝的天空中飘荡。坐在车里的人们不由得兴奋起来,带着淡淡的伤感:“好个秋天呀,怎么如此仓促,还没把你看够就要走了呢?”时序已进11月,难免会生发出这种眷恋的伤感情绪。但是这种情绪之所以发生,倒不是由于经历了太久的夏季单调绿色的浸泡,也不仅是由于秋阳下大自然呈现出来的美丽色彩和对于温暖秋季的眷恋,而是因为眼前的和谐与美实在令人销魂,在于这些似乎未曾见过的灿烂色彩是如此丰满、充足,它们在特定的角度里因阳光的照射而扩散出来的乡土情调和文学韵味竟然如此深沉、如此浓烈。因此说秋天是色彩的世界或者说秋天是色彩错杂光影幻动的世界就都远远不够了。为什么呢?因为生命才是最可宝贵的,没有生命的世界总是僵死的。我们说某人画得好,那是因为他的画有灵气,而所谓灵气也就是生命。秋天并非平静如水,秋天也非只闻虫吟。秋天是炽烈的、喧闹的、跳动的。生命在这个季节唱出了它的全部美丽,唱出了它最高亢的生命之歌。而且愈是接近秋与冬的交界处,生命愈是顽强地表现自己,竭力要在大自然的美景里面挤进或者留下自己的一滴颜色、一种声音或一份韵味,就像一位老画师在他的晚年把毕生功力都画到画布上去一样。
请看公路两旁的白杨树吧。白杨树已经老了,虽然树叶开始脱落,有的已经老得不成样子,枝桠毕露,依然昂首向天。这白杨树生性倔强,就连它掉在地上的叶片也不甘心就此零落成泥,即使干枯了残破了,依然蜷曲身姿翘出坚硬的不规则形状,倘若有人踩上去,那金黄色的看似绵绵的绒毯定会发出抗议的叫碱。
在金色的秋天的阳光下,坐在车里的人们心头颤动了,即将或正在逝去的秋天使人们沉默无语,都沉入对于生命的伟大力量的赞叹。蓝天、白云,近处的白杨、远山的红树、山坳里的油松以及不知名的杂树乱草,车子真好像驰进印象派画家的油画里来了。色彩是如此调和,画面是如此丰满,汽车的发动机醉意朦胧地哼着,人们都不说话,好像也醉了,好像这一切,山、石、林、树、人,以及钢铁制成的车身,都有了生命,都在表现,都在使自己成为这些风景画中不可缺少的宝贵组成部分。于是车子里的人们开始坐不住了,都在心里问自己,怎么住在北京城这么多年却从未见过真正的秋天,怎么平庸到把北京的秋天只局限于楼顶碧空下盘翔的鸽群和夜晚天上被两棵枣树刺得眨眼的星星和苍白的月亮了呢?
原来北京城的秋天这么美,让人如此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