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

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高二应用文1200字
2014-08-19

所谓文明,在唐代的《尚书·舜典》注疏中有这样的解释:“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可见,在人类未出现之前,自然界本来就是有文也有明的:地上高山大川就是经天纬地之文,天上红日皓月就是照临四方之明。人类文明与其自有相似之处。其内涵之博大,意义之深远,自不言而知。

而礼仪,则更为我们所熟知。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在儒家看来,用礼乐文化来培养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意识,比单纯用禁止、惩治来解决社会问题要好得多。从自我约束的层面让人们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可以说是儒家的大智慧了。

文明涵盖了礼仪,而礼仪展现了文明。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礼貌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自身涵养与素质,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而且能保持双方的交往和谈话在一个良好的气氛下进行。这决非只是一种形式,而是确实体现了人与人之间起码的尊重和应有的谦让。我们也许还无法体会,作为社会人,一个即使是不经意的不文明的举动,将给自己及他人造成的伤害之大。据传,霍克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期间,有一次在一家商场内与一位老人就养老金问题发生争执。霍克一时冲动,骂那位老人道:“愚蠢的老家伙。”老人因此把他告到法院。霍克举行记者招待会,就自己不文明的语言,公开向这位老者道歉。他说:“那天我非常烦恼,但这不能成为我使用那种措辞的理由。如果我确实伤害了他的话,我愿意就此向这位先生道歉,诚请宽容我的不逊。”

当文明礼仪正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时,国人的文明状况仍不容乐观。宽阔的街道上车辆的肆无忌惮,行人的横行霸道——他们忽略了斑马线也忽略了红绿灯。白条下的“爱心”看似温暖,实则是惨剧后悲哀的延续,操场上我们看到校园里,操场上某同学的随地吐痰,乱停自行车……。生活中,我们看到的远不止这些,只是我们常常视而不见。即使将这些与文明社会格格不入的举动当做眼中钉,我们也自视渺小而力量微弱,无法改变。应该看到,“礼仪之邦”是相对于当时周边经济落后的所谓“蛮夷”而言的,若不走出类似的自我陶醉,尽快抛弃认为文明即复古的想法,长足的进步必仅仅成为一个幻想。文明意识的发展,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公民教育的发展相协调。那么,对于在场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优秀的人,文明礼仪便成为一种必要,更是一种希望了。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我们内心情感的外露,也是我们品质情操的体现。但与此同时,行为规范也与我们息息相关。法规、校规、交通规则、文明公约、道德规范、考试纪律等等。对我们而言,遵规守纪是每一个学生的职责,也是一个合格的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我们学习的需要,更是成长的需要。古人云:“毋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自古以来,人才至上,人品至本,欲成大事,要拘小节。而行为规范正是能够帮助我们把握好“拘小节”这一点。我们崇尚自由,张扬个性,但我们常常会忘记:自由更需要纪律的约束和道德的规范。

这种希望,就是一个和谐世界的希望,是人类文明真正“经天纬地,照临四方”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