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先生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拯救不了。”自然之美蕴于天地之间。形态的对称与不对称,几百年前的达芬奇便曾探寻过人体的对称与神秘,因此绘出大量人体解剖图献给医学。颜色、变化,四季轮替、冰川融化、潮起潮落。花开花败……因为宇宙的诸多奥秘我们才能一一领略这些。美与理总归是分离不开。若是没有审美之力,又如何知晓天地间的知识呢?
知晓天地,首先应保持敬畏心。庄子在《庄周·知北游》中写道,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原”为推究的意思。推究自然,这其中也包括着对自然的顺从,对美的敬畏。美国画家萨金特有副名为《康乃馨、百合与玫瑰》的画,画名为三种花名,而画面的主体却是三个如天使般圣洁如初的小女孩,人与自然圆融无间地在这个生生不息的生命空间中交流了。敬重,探寻,观察着美,这是一种走进内心的光,落在身上,平静的理性一如往常。
知晓天地,其次应知晓原始。人们在顺从自然的大道上不断寻求着真理。杨振宁曾说:“从十分复杂的实验中所引导出来的一些对称性,有高度的单纯与美丽。这些发展给了物理工作者鼓励与启示。他们渐渐了解到了自然现象有着美妙的规律,而且是他们可以希望了解的规律。”无论是从美到理,还是从理到美,都显示了其高强的关联性。人们常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若是与最原始最本性的东西为伍,人的内心也会不自觉间趋于平静,趋于光明,趋于原始,然后便是找回最如初的自我。
知晓天地,最终要知晓自己。电影《一代宗师》里章子怡有句台词是这么说的:我爹常说,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我想不只是习武之人,任何原自然的人最终阶段都是见自己。这是一股不可置否的自然本性的力量,正是这股力量,使人一静再静,使人沉淀在幽深的海底,使人看清自身内在的属性,发现自身的美丽与缺憾。而正是这股力量让人认识自己。我想这也是希腊先贤在奥林斯匹山德尔斐神殿的门柱上刻下“认识你自己”五字格言的原因。
天地之美,万物之理,其为原始,趋于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