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求学生涯中,遇到过多位老师,他们如同春风化雨,无声地滋润着我心中学识与道德的小树。其中一位老师,就像最广大的云彩里降下的甘霖,也像魏巍的蔡老师一样,给了我极其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我不会忘记王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那天是个晴朗的日子,她穿着绿色长裙,像窗外的一簇绿叶,伴着一袭清风,飘进了课堂。她四十多岁,乌黑的长发轻拂着常带着笑容的脸,她不像魏巍的老师一样十八九岁,但好像也是那么年轻,那么轻快的。
王老师站在讲台前,给我们讲课,但更像与我们聊天,她是我们的朋友,她的课堂就像一次促膝长谈的对话。她的声音那么轻快,我们无不被她感染,但那嗓音中又有一种异常的坚定和铿锵。我记得王老师对我们说的第一句话:“孩子们,认识你们我很高兴,第一节课,我们先读一首诗,讲讲一个人的根本,我们的祖国。”她转过去,在黑板上抄了一首诗,我记得她的笔记洒脱,写起字来那么流畅,令我多么羡慕啊!魏巍的老师爱用歌唱的声音教学生读诗,但王老师不同,她读诗,就像在讲一个故事,读这首诗,她的声音高亢、激昂。我们都被感动了,跟着她一起读时,我的身体颤栗了,只听见朗读声一起一伏:
你所站立的地方,
正是你的中国;
你怎么样,
中国便怎么样;
你是什么,
中国便是什么;
你有光明,
中国便不再黑暗。
在我的印象中,王老师是很活泼的,很少生气,但有一次我记得很清楚,那天她的脚步声急促而有力,她走进教室,把一叠作文本往讲台上一摔,“砰”的一声,我们浑身打了个颤,她从没这样发火。“你们看看,这样的作文叫我怎么批,你们什么态度!”她大口大口的喘着气,我偷偷瞄了她一眼,她的脸涨得红通通的,说要罚我们抄一篇长课文。但是,课上完后,王老师的气消了一大半,只让我们背《荷塘月色》。
上课前,我们拼命的把文章背熟,教室里满是悉悉索索的声音,但一听到王老师的脚步声,一切声响都消失了。她一走上讲台,就把我们扫视了一遍,我们看起来镇定自若,其实都紧紧地攥着拳头。她叫了班上最矮的一位男同学,其他人都松了一口气。但他显然没背好,在同桌的提醒下磕磕巴巴的背下去,背到第四段,他就卡住了,“层层的叶子中间,中,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同桌提醒他。他没听见,还在重复着“叶子中,中······间,间······”他有些口吃,我们都替他捏一把汗,但又哭笑不得。“中间——中,中······”他好像想起来了,声音响亮起来,但又微弱下去。我们努力憋住笑,但王老师却哈哈大笑起来,“你们这群猴孩子!”于是我们兴奋地察觉到她已经不生气了。
王老师向我们灌输了许多东西,她讲孔子的矛盾,讲朱自清的简单,她说,写文章就是先追求华丽再回归质朴的过程,她还说,我们身边默默付出的人,就是最可爱的人······在三尺讲台前,她用学识与心血,向我们注入了文学的精神。
老师,你且说说,谁才是那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