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

不学礼,无以立

高二演讲稿900字
2018-12-21

传承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东方之龙,是享誉海内外的礼仪之邦,而又有着“至圣”之称的孔子,则被喻为是道德礼仪的典范。《论语》有这样的记载:“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由此,便引出了今天的主题:不学礼,无以立。

古代汉语词典中,对于“礼”的解释为“表示恭敬,以礼相待”或“礼节仪式等道德规范”;现代汉语词典上“礼”则解释为“一种仪式”或是“表示尊敬,以礼相待”或是“表示尊敬的语言行动”。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礼”就是一种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它告诉我们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的分寸。

孔子非常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礼节,他尊礼、守礼、行礼,并不是做给人家看,而是一种自我修养。《论语·子罕》中记载:“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这就是一种礼仪,就是对人的一种尊重。

孔子的学生子路,曾经去问孔子如何实行礼,如何成为一个君子。孔子告诉他:“修己以敬”。好好修炼自己,保持着严肃恭敬的态度,来实行礼仪。子路一听,做到这个就够了?不会这么简单吧?于是追问道,说:“如斯而己乎?”孔子又补充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像尧、舜这样的圣贤之君还在发愁在这件事上没有做好。做到这一点,难道还不够称之为推行仁爱礼仪之道吗?

显而易见,“礼”是圣人一生的追求,更何况我们中学生呢?

对于我们中学生,“礼”并没有过多的要求,它并不要求我们心怀天下,来做这个道德礼仪的模范,也没有要求我们修己以安百姓,去做一个圣贤之君。但是学校三令五申的仪容仪表,应该是我们日常生活行为的基础,不留怪异发型,不佩首饰挂件,不着奇装异服等等这些要求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遵守校纪校规,维护文明的中学生形象,以校之荣为荣,以校之耻为耻,努力做到名校风范,我作示范。这些应该是遵守校园文明礼仪的基层表现。

待人和善,尊敬师长,和睦同学之类的文明礼仪是我们从小就学习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的思想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一个人想要对社会有价值,那么他就必须从仁爱礼仪这些朴素的道德规范做起。等到将来走向社会,为了维护各校的风范,提升个人品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意识,都必须以“学礼、守礼、行礼”做基础。

同学们,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