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一个人的视力再好,他也看不到别人的心里在想些什么,看不见他在无人的地方做了什么。正因为此,总有人做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并越发肆无忌惮起来。然而总有一架上帝的望远镜架在天上,洞察着每个人的内心和行为。而在这架望远镜旁的那一双眼睛,正来自我们自己。
元代名士许衡早年间与众人一起逃难。大家走在路上,口渴难耐。恰巧看到路旁有一株梨树,众人纷纷上前摘梨解渴,唯有许衡不为所动。有朋友劝他:“如今世道这么乱,这棵梨树的主人恐怕早已不知所踪了。”许衡听罢,正色答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我心有主”这四个字跨越千年的历史持久地给着我一种震撼的力量。尽管可能四下无人,但每个人的行为总受着一种监管,那就是来自自己内心的监管。所不同的只是有人谨守内心,而有人则完全漠然于自己的内心。“我心有主”的人拥有着最为强大的精神力量。他们将来自自己内心的监管置于最神圣、最值得敬畏的位置。在他们看来,在自己架设的这架望远镜面前做到光明磊落,是最神圣的也是最重要的。而这样的人还在乎外界的监督的有与无吗?
无疑,这样的境界是很难企及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每个普通人不能从点滴开始向着这个方向努力。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培养对自己内心的那一份敬畏。每当我们觉得四下无人监督时,总要记着就架在我们心里的那架望远镜,它把一切都看得清楚明白。面对着这架望远镜所投射的犀利,我们每个人天生都不禁要打颤。然而很多人在生活中却一再地去打破它,并最终视其为无物,永远丧失了对内心的敬畏。而我们所要点滴做起的,就是要维护并不断积累对内心道德法则的敬畏,因为就像哲学家康德所说的那样:“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就越唤起日新月异的赞叹和敬畏,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终其一生的思考与谨守内心的道德法则,在那架望远镜面前磊落的为人行事,将让一个人永远生活在最崇高的幸福之中。上帝的望远镜是不存在的,真正存在的望远镜是我们每个人心底的道德法则。一个人的视力再好,他也看不到别人的心里在想些什么;一个人的视力再差,他也对自己的内心了如指掌。当我们做些事情总以为无人知晓时,“天知地知”本无意义,最重要的是“自知”。
不要冒险破坏那份敬畏,否则这将使我们从此再不看重自己的内心,而失去为人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