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名〉 (形声。从邑,啚( bǐ)声。本义:五百家(周代户口单位)) 同本义 [Bi,five hundred families]鄙,五酂为鄙。——《说文》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周礼·遂人》县都之治。——《周礼·宰夫》。注:“五百家为鄙。”以八卿治都鄙。——《周礼·太宰》。注:“都之所居曰鄙。都鄙距国五百里,为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命司徒,循行县鄙。——《吕氏春秋》。高诱注:“鄙,五百家也。” 采邑;小邑 辩其邦国都鄙。——《周书·职方》。注:“邑曰鄙。”四鄙入保。——《礼记·月令》。注:“界上邑。” 又如:鄙野(郊外偏远的地方);边鄙残破 边邑;边境 群公子皆鄙。——《左传·庄公二十六年》。注:“边邑也。”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盐铁论·本议》蜀之鄙有二僧。—— 清· 彭端叔《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鄙疆(边境);鄙县(边鄙小县);鄙邑(边城) 郊野;郊外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史记·李将军列传》 又如:鄙生(乡野儒生)〈形〉 小;狭 询天下之异文鄙(琐屑)事以快言论。——清· 刘开《问说》 又如:鄙狭(狭窄);鄙吝(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