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名〉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同本义 则,等画物也。——《说文》则,法也;则,常也。——《尔雅》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管子·七法》均守平则。——《周礼·大司马》法则以驭其官。——《周礼·太宰》掌则以逆都鄙之治。——《周礼·太史》。注:“亦法也。”有物有则。——《诗·大雅·烝民》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管子·形势》 又如:则天(以天为法,治理天下);则度(法度);则效(则象。效法) 等级(由则的划分等级引申而来) 《坤》作坠势,高下九则。——《汉书·叙传下》。颜师古注引 刘德曰:“九州土田上中下九等也。” 古指三百平方里以下的采邑 [district about 300 square li]。王莽时以土方五十里为一则,为子男封邑 标准权衡器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史记》 榜样 。如:以身作则〈动〉 划分等级 咸则三壤,成赋中邦。——《书·禹贡》 仿效,效法 。如:则先烈之言行 做,作 众人听了,吓得不敢则声。——《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