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释义
〈名〉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民,氓也。——《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谷梁传·成公元年》夫民神之主也。——《左传·桓公六年》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左传·闵公元年》黎民阻饥。——《书·舜典》民不适有居。——《书·盘庚上》哀我征夫,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又如:民夫(被官府征召服劳役的百姓);民户(民家);民居(百姓居住之所);民服(平民的衣服);民宅(民房);民望(民众的希望、心愿;在民众中的声望);民牧(民众的治理者。后指地方的长官);民情(民众的心情、意愿);民役(民众所承担的劳役);民利(民众的利益);民命(民众的意旨;民众的生命;人命);民和(民众和睦团结);汉民;回民;藏民;民壮(清朝州、县官的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