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并序(选四)·(其三)
唐 白居易
朝饮一杯酒,冥心合元化。
兀然无所思,日高尚闲卧。
暮读一卷书,会意如嘉话。
欣然有所遇,夜深犹独坐。
又得琴上趣,安弦有余暇。
复多诗中狂,下笔不能罢。
唯兹三四事,持用度昼夜。
所以阴雨中,经旬不出舍。
始悟独往
全诗注释
余退居渭上2,杜门不出,时属多雨,无以自娱。会家酝新熟,雨中独饮,往往酣醉,终日不醒。懒放之心,弥觉自得,故得于此而有以忘于彼者。因咏陶渊明诗,适与意会。遂效其体,成十六篇。醉中狂言,醒辄自哂3;然知我者,亦无隐焉。
1 此组诗作于元和八年(813),时诗人丁忧在下邽。效陶潜体诗:即模仿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写成的组诗。诗中描写了诗人饮酒、读书、作诗、弹琴的悠闲生活,讨论了关于人生、生命与命运等重大哲学问题,反映了白居易此在的思想与精神状态。陶潜体:模仿陶潜的诗风,开创于江淹,唐人中王维、韦应物等多仿作,而将陶诗称作一种“体”,并以组诗之规模拟和的,似始于白居易,二百多年后苏轼和陶诗多至一百二十首。
2 渭上:白居易陕西渭南人,故乡下邽,在渭水北岸。
3 哂(shěn):哂笑,嘲笑,讥笑。
组诗前的小序,告诉读者这十六首和诗产生的背景。这是在“无以自娱”的情况下“适与意会”的产物,这是“醒辄自哂”的“醉中狂言”,这是对于“知我者”而“无隐”的苦诉衷肠。此时丁忧期过,早已“服除”,然却迟迟不为朝召回。诗人在闲居无聊之际,诵陶诗而“适与意会”。他想以陶渊明式的“诗酒自慰”,以
全诗赏析
此为《效陶潜体诗》其三,用韵都有仿陶诗的意思,而内容上与白氏的几首写慵懒的诗大致相同。
诗写自己无所用心、也无所事事的状态。诗人居于乡下,远离朝,也极少有朋友来往,每每“经旬不出舍”,枯燥寂寞,纯靠诗酒书琴来打发时光。
最后的“始悟独往人,心安时亦过”二句,是自我安慰语,以陶潜自比。意谓内心安适坦然,时间也就这么过去了。看起来很达观,很闲适,其实很痛苦,是度日如年的真痛苦。壮士不能用,如匏瓜空悬也。在同期的诗中,白氏在《归田三首》(其三)中反思道:“三十为近臣,腰间鸣佩玉。四十为野夫,田中学锄谷。何言十年内,变化如此速?此理固是常,穷通相倚伏。”诗人为其人生角色的快速转换而困惑。虽然他仍然能够以“穷通倚伏”之理自我慰藉,且高吟曰:“形骸为异物,委顺心犹足。幸得且归农,安知不为福?”然考察其此前此后的行举,可以断言这绝非白氏心里的真实状况。
作者【白居易】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