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飞鹊·别情
宋 周邦彦
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
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
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
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
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
兔
翻译白话
花骢马好像通晓人意,纵使我猛扬鞭也走得很慢。
全诗赏析
本词记叙送别情人之事,表达送别时的伤感之情。词中着意于景色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语言清丽,层次井然,意致绵密,意味醇厚,极富感染力。梁启超赞此词:“‘兔葵燕麦’二语,与柳屯田之‘晓风残月’,可称送别词中双绝,皆熔情入景也。”上片描写词人与情人分别时的情景。“河桥送人处”说明离别的地方是在“河桥”,“河桥”是旅舍为第二天一早就起程的游客特意在渡口处准备的住宿之处。“良夜何其”以下四句中的“良夜”、“斜月”明确指出离别的时间。月亮已经收起余辉,蜡烛已经快要燃尽,都说明天就要亮了,而此时“霏霏凉露沾衣”,暗示出词人与情人整夜都没有入睡。“探风前津鼓”写抓紧最后的时间话别。一个小小的“探”的动作,生动而准确地描摹出了一对情人不忍分离,希望多待一会儿的心理。“花骢会意”三句,表面写马迟迟不愿离去,实则表达行人不愿离去的心情。这种以马衬人的写法,更富感染力。
下片写送别情人之后返回时的情景。由于此时词人的内心满怀愁绪,所以沿途看见所有的景色都好像笼罩着淡淡的愁情。“何意重经前地”以后几句,皆为词人故地重游时的感受。词人重经故地,急于寻找当时留下的蛛丝马迹,却“遗钿不见,斜径都迷”,更增
作者【周邦彦】介绍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