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并序(选五)·上阳白发人

唐 白居易

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

全诗注释

序曰: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断为五十篇。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2。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3。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4。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5。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6。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7。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8。元和四年,为左拾遗时作。 1 此为《新乐府》第七篇。诗题下作者自注云:“愍怨旷也。”愍(mǐn):同“悯”,怜悯,哀怜。怨旷:古时,称成年无夫之女为怨女,成年无妻之男为旷夫。《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诗中“怨旷”并举,作为偏义复词,指被幽禁在宫中的可怜女子。《上阳白发人》小序云:“天宝五载以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幸矣。六宫有美色者,辄置别所,上阳是其一也。贞元中尚存焉。”此序的作用是表明诗中所述真实无虚。 1 所谓新乐府,相对古乐府而言。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 2 这几句意谓以思想内容来决定句数与字数的多少,而没有一定的形式规定。句子以七言为主,也夹杂有三五言。 3 “首句标其目”三句,意在说明其《新乐府》五十首有意识地继承了《诗经》的传统,甚至是仿效《诗

全诗赏析

《上阳白发人》是一首政治讽谕诗。诗人不是概念化地罗列宫女的种种遭遇,而是通过精心剪裁与生动叙述,塑造了一个终生被幽禁的宫女典型,深刻地揭露了宫生活的黑暗残酷,形象地反映了“后宫佳丽三千人”的悲惨命运,愤怒地控诉了封建帝王强征民女以满足淫欲的罪恶暴行。 元和四年(809)三月,白居易奏章《请拣放后宫内人》,奏请皇上挑出一批宫女放行。奏折中云:“宫中人数,积久渐多。伏虑驱使之余,其数尤广。上则屡给衣食,有供亿縻费之烦;下则离隔亲族,有幽闭怨旷之苦。事宜省费,物贵遂情。”《上阳白发人》写于同时,其与奏章同一目的。 《上阳白发人》可谓一篇小型的叙事诗, 全诗共四十四句,二百七十多字。此诗叙事之妙,是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交替着“叙”。 诗以第三人称开篇,表现出自己是宫女悲惨命运的见证者。此叙先声夺人,开头八句,简洁交代上阳宫的环境和老宫女的身世,勾勒其老境苍凉的形象,突出幽闭岁月之长。绿衣监使严密监守下的上阳宫,死一般的沉寂,简直就是一座监狱,就是一座活坟墓。上阳女子十六进宫,如今已是白发垂暮的六十老人,深宫幽禁四十四年。而那些同时被采择进宫的“百余”女子,均已如花

作者【白居易】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本周【诗词】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