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代人赋
宋 辛弃疾
陌上柔桑初破芽。
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
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全诗赏析
词写江西上饶一带的乡村春景农事,极富生活气息和泥土气息。这是乡村人写自家风景,不是旁观的城里人写乡村风景,故真情实感,不隔不虚。全词如风景短片,镜头不断切换,首先呈现的是一个叠印的镜头,一半镜头是乡村路上的桑树都已冒出浅绿色的幼芽,一半镜头是农家屋内的蚕种已孵出小蚕,白白的小蚕躺在柔嫩的桑叶上。接着镜头转向村头的土冈,几头黄牛犊正低头吃着细嫩的小草,时不时地叫几声,像是呼唤同伴,又像是寻找牛妈妈。夕阳下,树林里,时有几只乌鸦在空中掠过。“点”,用作动词,极传神。过片把镜头切换到远处,远远近近重重叠叠的山,山中横横斜斜的小路。随即镜头转到路旁一户人家,门前青旗招展,上书一个大大的“酒”字,原来那是一家卖酒的小店。紧赶慢走,来到酒家,原来酒家门前还有条小溪,溪头的荠菜花正散发着春天的浪漫、春天的朝气。此时城中的桃李还没感受到春天的来临,而溪头的荠菜早已拥抱春天。词中的镜头是流动的,视线不是定点的,而是移步换形,随着视点变化镜头也不断变化。全词镜头感十足。结拍将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对比,具有很强的象征性,城中桃李在愁风苦雨,而溪头荠菜却自由绽放,荠菜虽然微小不受人重视,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城
作者【辛弃疾】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